江南大学汉族民间服饰传习馆  
  返回首页  
 
 

  江南大学汉族民间服饰传习馆暨民间服饰文化研究所,收藏了清朝晚期至民国时期,分布在江南、晋中、齐鲁等地区的汉族民间服饰和实物1000多件,传习馆目前已对学校的师生展出。据了解,传习馆集收藏、保护、教研等诸多功能为一体,今后还将逐步对社会开放。
  汉族民间服饰作为一种独立服饰体系,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环境和鲜明的民族风格特色,它连着民族的根。《中华文化通志》把我国汉民族文化主要区域分为:秦陇文化、中原文化、晋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这些汉族文化地域因迥然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孕育了灿烂多姿的“服饰之花”是本馆展示的最大特色,其历史起源、创作过程、创作技巧及其使用艺术价值中存在的大量闪耀着人性智慧的无形文化,可以有力的证明我国汉民族具有灿烂的民间服装发展历史,系统地体现了我国主要汉族文化的地域特色,探寻民间艺术文化脉络的发展规律,填补了我国汉族民间服饰文化史上的研究空白。
  扩建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展示面积达到800多平方,设有四个展示厅:民间服饰南方地区展示厅、民间服饰北方地区展示厅、专题服饰品展示厅、传承创新设计展示厅。涵盖南方的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福建、广东、云南和北方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北京、辽宁等15省市的39个县、市、地区。包括品种有袄、褂、衫、长袍、旗袍、坎肩、大裆裤、套裤、马面裙、凤尾裙、鱼鳞裙、眉勒、包头、蓑衣、云肩、披风、弓鞋、百纳绣鞋、老风帽、虎头鞋、虎头帽、肚兜等等20多个品种。
  这里展示的每一件陈列品,都来自民间最优秀的服饰精品,它们体现了中华本土文化艺术的原生原创魅力和超越时代的审美意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宝藏。

 
 

 
苏ICP备2022021317号   E-Mail:hzmyc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