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杂 技  
  返回首页  
 
 

  中国杂技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表演艺术之一。
  中国杂技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萌芽。秦统一中国后,吸收各国角抵的优点,形成了一种娱乐性的杂技节目——角抵戏。
  汉代,角抵戏的内容更充实,品种更丰富,技艺更高超。到东汉时,则形成了一种以杂技艺术为中心,汇  集各种表演艺术于一堂的新品种——“百戏”体系。
  南北朝时期,各族艺术交流频繁,使这一时期的杂技呈现出兼收并蓄,多姿多彩的特点,不仅民间基础丰厚,而且各朝宫廷表演也异彩纷呈。
  唐代时,一些节目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超技艺。其中“载竿”之艺极高,马术节目也有很大发展,驯兽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自宋代起,杂技艺术开始从宫廷走向民间,创造了名目繁多的新节目。瓦舍、勾栏的兴起使艺人有了易合易散的卖艺场所,此外,宋代还有了专业的杂技班和培养新人的“科班”。
  宋代以后,杂技的社会地位江河日下。元朝建立后,杂技沦落为走江湖、耍把戏的江湖艺术。
  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杂技沦落江湖的情况未变,个人表演、父子师徒相传的杂技更为发展,形成了小型多样系列化表演,保持了许多古老技艺。
  新中国建立后,杂技艺术获得新生。杂技艺术从简单的技巧表演发展到有乐队、舞蹈、灯光等配合的综合艺术表演。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当代中国杂技已成为深受全世界人民喜爱的艺术奇葩。近年来中国杂技演员在国际比赛中屡次获奖,中国成为举世公认的“第一杂技大国”。
中国杂技的艺术特色:
  中国杂技的艺术特色,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特别重视腰腿顶功的训练。中国杂技艺人,即使是表演古彩戏法的演员也都要有扎实的武功基础。
  第二是险中求稳、动中求静,显示了冷静、巧妙、准确的技巧和千锤百炼的硬功夫。如“走钢丝”中种种惊险的表演,都要求“稳”。
  第三是平中求奇,以出神入化的巧妙手法,从无到有,显示人类的创造力量。
  第四个艺术特色是轻重并举,通灵入化,软硬功夫相辅相成。最能表现这一艺术特色的是“蹬技”节目。
  第五是超人的力量与轻捷灵巧的跟斗技艺相结合。例如,在当代的《千斤担》节目中,一位老演员手举脚蹬同时举起四付石担和七、八个演员,负重达千斤以上,表现了超人的力量。
  第六是大量采用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为道具,富有生活气息,显示了中国杂技与劳动生活的紧密关系。
  第七是古朴的工艺美术与形体技巧的结合。例如,“耍坛子”、“转碟”等表演把中国的瓷绘艺术与杂技交融在一起。
  第八是中国杂技有着极大的适应性,表演形式、表演场所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第九是中国杂技有着严密的师承传统,又与姐妹艺术关系密切。中国杂技的每一种技艺都是代代相传,但同时它又从戏曲、舞蹈、武术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
  这些艺术特色构成了中国杂技的独特魅力。

 
 
   
 

 
苏ICP备2022021317号   E-Mail:hzmyc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