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楼是指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山东蓬莱)。
另一说是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江西南昌)、黄鹤楼(湖北武汉)、鹳雀楼(山西永济)。
还有一说法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越王楼(四川绵阳)。 |
黄鹤楼 |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入选小学课本。 |
岳阳楼 |
岳阳楼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阳,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省北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名冠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就坐落在傍水而生的一古城西门城头。岳阳,山、水、楼俱备,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
岳阳风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钟于岳阳楼。以岳阳楼、君山为中心而构成的巴陵胜景,闻名遐迩,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不愧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的岳阳楼,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 ,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 |
滕王阁 |
滕王阁巍然耸立于赣江之滨,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素有“江西第一楼”之称。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李元缨,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别无建树。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
蓬莱阁 |
蓬莱阁位于烟台市西,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自古就有“仙境”之称。据文献记载,唐代这里便建过龙王宫和弥陀寺;宋朝时的1061年,由郡守朱处约建蓬莱阁供人游览;明万历十七年,也就是1589年,巡抚李戴在蓬莱阁附近操办增建了一批建筑物;1819年,清知府志杨丰昌和总兵刘清和又主持扩建。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
蓬莱阁建于山顶。远远望去,楼亭殿阁掩映在绿树丛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话中的仙宫。
蓬莱阁下方有结构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桥,那是神话中八仙过海的地方;东侧有上清宫、吕祖殿、普照楼和观澜亭等;西厢为避风亭、天后宫(俗称娘娘殿)、戏楼和龙王宫。这些楼阁高低错落有致,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统称“蓬莱阁”。“蓬莱阁”是占地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960平方米的庞大古建筑群(共有100多间),楼亭殿阁分布得宜,建筑园林交相辉映,各因地势,协调壮观,山丹海碧,清风宜人。 |
越王楼 |
越王楼作为中国文化名楼之一的越王楼,位于今四川省绵阳市,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越王楼天下诗文收录最丰富,共收录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陆游等历代大诗人题咏越王楼诗篇多达154篇(黄鹤楼112篇,滕王阁86篇,岳阳楼、鹳雀楼虽有名诗文,但并不多),可谓“一座越王楼,半部中国文学史”;诗文作者档次最高,除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外,几乎涵盖唐代以后的著名诗坛泰斗,算得上“天下诗文第一楼”。 |
鹳雀楼 |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鹊楼八个字:“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