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和妈祖文化  
  返回首页  
 
 
妈祖生平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妈祖姓林名默。关于她的生平,说法不一,一曰唐天宝年间生人,另说生于宋建隆年间,但有一点确定无疑:妈祖是人,而且是一位普通的渔家姑娘。据史料较多的宋代记载,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一个美丽的岛屿——湄洲岛。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闽林始祖林禄,在晋永嘉元年(307)以黄门侍郎琅琊王司马睿渡江镇建业。妈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时仕闽。曾祖林保吉,仕后周,显德元年(954)任统军兵马使,鉴于天下纷乱,弃官归隐。祖父名孚,官福建总管。妈祖的父亲名林愿(一说名惟悫),宋初官都巡检,母亲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妈祖为家中之小女。
  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生前,父母已有五女,切盼再生一男,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然终胎又是一女婴,父母大失所望。在她即要降生之傍晚,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映得岛屿上之岩石红光四射,父母察觉此婴必非等闲之女,遂关怀备至,疼爱有加。因其出生至弥月间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
  海神妈祖林默幼时聪明颖悟,胜于姐妹,八岁入塾师读书,勤学强记且过目成诵。她年小志弘,不满封建婚姻,立志不嫁。自小钻研医道,妙手回春,教人防疫消灾。她性情和顺、热情,排难解纷,行善济世,均乐事为。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专门到海上抢险助人去了。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亦时常见她于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嗣后,乡里之人便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后人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
  妈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济险拯溺,护国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死后,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已任,救逢凶遇难于众,人们最终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

妈祖传说与显灵

  湄洲之西,有一地方叫文夹(今名文甲),为湄洲湾出入之要冲,礁石夹杂。一次,一艘商船经过此地遭遇巨风袭击,船角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危急中传出求救哀号。妈祖闻后,焦急地对村民说:前头商船即将沉没,应速往援救。可是大家捏摄于狂风巨浪,不敢向前。紧急关头,妈祖信手将脚边小草抛向大海。刹时间,小草变成大杉,排驾流向船旁,商舟缘于大杉相附,不致沉没。小可,风平浪息,船上的人相庆大难不死,都以苍天相助,互相庆贺。待到船将靠岸,忽发现大木不知去向,经询问乡人,才知化草成杉附舟,乃是妈祖的神奇功力。这即是传说中的《化草救商》。妈祖平生勇敢善良,聪明颖悟,普渡众生,济世利人,死后,人们对她的仰慕和爱戴较之生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为此,有关妈祖的传说愈演愈众,愈演愈神。据《天后志》记载的有十五则,据《天妃显圣录》记载的有十六则。它们分别是:莱屿长青,祷雨济民,挂席泛搓,化草救商,降伏二神,解除水患,救父寻兄,恳请治病,收伏二怪,窥井得符,妈祖诞降,湄屿飞升,驱除怪风,铁马渡江,收伏晏公,收高里鬼。
  传说北宋宣和五年,宋朝派使者率船队出使高丽(今朝鲜),于东海遇到风浪,八船七沉,仅剩下使者所乘的船还在风浪中挣扎,忽见船桅顶上闪现一道红光,一朱衣女神端坐于上,随即风平浪静,使者所乘之船转危为安。使者惊奇,船上一位莆田人告说是湄洲神女搭救,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妈祖显灵《神女救船》。较为有名妈祖显灵说有甘泉济师、澎湖助战、托梦建庙、圣泉救疫、神女救船、保护使者、天妃神助、庇佑漕运、官员脱险、庇佑致胜、使节脱险、旱情解难、神助修堤、神助擒寇、神助宋师、护助剿寇。
  传说也好,显灵也好,都是人们海上遇难危机情形之中,为求生而借助于妈祖化险成祥的一种心理反应,如其说妈祖救难,不如说是“精神胜利法”,而精神的作用往往在一定的境遇是其它力量无法替代的,这就是“信仰”的奥秘之所在。

妈祖的称谓

  妈祖有许多名称,如“林氏女”、“神女”、“默”、“默娘”、“妈祖”、“婆祖”、“灵女”、“林夫人”、“天妃”、“天后”等等,这些名称不是一时造成的,而经历了几个阶段。
  林默娘、默娘
  按闽南风俗,女孩子名字前加“娘”已示尊称,这个命名已是在妈祖死后几百年后的事。
  妈祖
  在闽南方言中,“妈”示对女性长者或德高望重者女性的最高尊称。妈祖一词也较晚出现,是民间尊称的一种。
  夫人、妃,后夫人、灵女、天妃、天后
  妈祖未婚而加封为妃,是基于古代天神信仰而来的,把海神列于地神之后,同嫁于天,故为天妃。统治阶级加封后而出现,且先有“灵女”、“夫人”,后有“天妃”、“天后”之称。
其它名称:
  海神娘娘
  山东、辽东称之天上圣母
  台湾称之雨妈、过水妈,因妈祖主宰雨水而称之

妈祖民间信仰功用

庇佑事项原因与历史背景:
航海之神、海上守护神
  宋元时代航海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移民和侨民的不断出现,以及统治阶级的加封与提倡是妈祖成为著名海神的历史原因。人们将妈祖视为海神加以崇拜,是从民间开始的,以巫觋为核心传播开来,在民族中传承下来,进而在朝廷官吏中传播。
助漕运
  妈祖到元代得以迅速传播,除航海原因外,还以元代漕运改为海路有关,妈祖信仰逐渐扩大,从东南亚沿海扩大到北方京津地区,妈祖信仰已为中央王朝所承认。
雨水之神
  求雨我国为农业大国,雨水不仅是饮食之源,也是从事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沿海地区也把主宰海事活动的妈祖视为司雨之神。从历史看,巫觋都是求雨的主祭者,妈祖既然生前为巫,死后为神自然与雨水有难解之缘。
祈晴
  钱塘修堤钱塘江畔,潮水凶猛,不断冲击海岸附近的农田,人们修堤以防之。但潮水大、工程难,进展缓慢,后来在妈祖的帮助下,才顺利完工潮水由潮神支配,而潮神是海神的扩大。
生育之神求子
  中国自古就重视生育,不断繁衍人口,因此有种种生育之神。妈祖本为巫女,未婚未育,自然不会主宰生育,但求育乃是巫女重要活动之一,这是把生育与妈祖联系起来的最初原因。
驱疫
  疾病是对人类一大威胁,对沿海居民也是如此。妈祖成为当地生命保护神,必有驱疫作用。
抵御外敌
  自宋代以来,中央王朝受到外敌侵扰,较大的事件是“金人南侵”、“倭寇之患”,也把妈祖搬入军事舞台。

历代对妈祖的赐封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以行船谋生的船工渔夫亦逐渐增多。他们面对反复无常的大海,惟有从祈求神明庇护中得到一些精神安慰,妈祖信仰遂之传开,历代皇帝对妈祖的褒封也逐步升级。
  初时,妈祖庙只是莆田海边的普通的祠堂。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领事路允迪奉使高丽国,船在黄水洋遇风暴。恰好此船上水手从莆田雇来,危难中祈祷妈祖,终转危为安。返国后,奏请朝廷,宋徽宗于是赐顺济庙额,顺济庙即当时宁海墩(圣墩)妈祖庙,妈祖信仰从此获得了朝廷的承认。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封崇福夫人,这是对妈祖最早的褒封。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莆田人陈俊卿为当朝丞相,笃信妈祖,于是奏请朝廷诰封妈祖为灵惠夫人,之后,一路加封,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这样,自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直至清同治十一年,四个朝代14个皇帝先后对她敕封了36次,封号最长达64个字,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妈祖和孔子、关帝等一同被列入清朝地方的最高祭奠,规定地方官员必须亲自主持春秋二祭,行三跪九叩礼,列入国家祀典,使她成了万众敬仰的“海上女神”。

 
 
 

 
苏ICP备2022021317号   E-Mail:hzmycm@126.com